Home
Add Document
Sign In
Register
概述练习
Home
概述练习
...
Author:
Foo Chi Khing
244 downloads
273 Views
525KB Size
Report
DOWNLOAD .PDF
Recommend Documents
No documents
概述练习 练习一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勾践忍辱报仇的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125。文后须 注明确实的字数。 吴王夫差领军队攻打越国,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投降保命,但条件是要到 吴国为奴。 勾践夫妇到了吴国,吴王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陵墓旁的石屋里,命勾践喂 马、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勾践就在前面拉马。苦役期间,不得温 饱,处处受人鄙视,却不敢露出丝毫怨怼,唯恐惹来杀身之祸。 勾践在无法承受这种屈辱的时候,曾经因绝望而自暴自弃、消极颓废。臣 子范蠡见到这种情形,便以过去的圣王霸主都曾饱经磨难来开解、激励他,并 劝他将耻辱当作上天的考验。勾践听了不禁潸然泪下,下决心忍一时之辱,誓 报此仇。 勾践把仇恨隐藏内心,表面上对吴王十分恭顺。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 真心归顺了,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尽心治国。整天忧心苦思,为国操劳,食不甘味,睡不安 席。它将一枚苦胆悬在坐位旁边,睡的时候看着,闲暇的时候也打量着,吃饭 之前,也先尝苦胆。勾践以此不断地自我提醒:忘掉了在吴国所受到的耻辱 吗? 勾践亲自纺织,下田耕种,不吃佳肴,只吃蔬菜,不穿华服,和百姓一 样,只穿粗衣粗衫。他放下国王的姿态,谦恭待人,热情接待四方宾客。所以 在短短数年间,就有大量人才投奔越国。 几年过去,越国国力大增,勾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积极准备要向吴国 进兵。过了不久,趁着吴王夫差北上进攻齐国,勾践动员全国兵力,进攻吴 国。夫差猝不及防,回师途中被越军击败。 吴国灭亡,越国成为春秋最后的强国。 参考答案 越国战败,勾践到吴国做奴仆(为奴/住在墓旁石屋里,喂马、为夫差的车拉 马)*,生活艰苦(不得温饱),受人鄙视。他曾想放弃(无法忍受/自暴自弃/ 消极颓废), 经过臣子(范蠡)的劝解、鼓励(以过去的圣王霸主的经历来开 解、激励他,劝他将耻辱当考验),他决心忍辱报仇。勾践佯装恭顺,获得吴 王的信任(夫差认为他真心归顺),放他回国。勾践尽心治国,尝胆提醒自己 勿忘耻辱。他和百姓共生活(生活俭朴),谦恭待人(礼贤下士),招揽了大 量人才。几年后,越国国力大增,灭了吴国。(106 字) *括号里的语句可替代黑体词语。
1
概述练习 作答的思维过程: 理解文本含义——提取文本的重要信息——分辨有关信息与题目的关联——根 据字数的要求限制概述与题目有关的信息。 原文
重要信息
吴王夫差领军队攻打越国,越国战 败,越王勾践投降保命,但条件是要到吴 国为奴。 勾践夫妇到了吴国,吴王夫差让他们 住在先王陵墓旁的石屋里,命勾践喂马、 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勾践就在 前面拉马。苦役期间,不得温饱,处处受 人鄙视,却不敢露出丝毫怨怼,唯恐惹来 杀身之祸。 勾践在无法承受这种屈辱的时候,曾 经因绝望而自暴自弃、消极颓废。臣子范 蠡见到这种情形,便以过去的圣王霸主都 曾饱经磨难来开解、激励他,并劝他将耻 辱当作上天的考验。勾践听了不禁潸然泪 下,下决心忍一时之辱,誓报此仇。 勾践把仇恨隐藏内心,表面上对吴王十分 恭顺。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 了,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尽心治国。整天忧心苦 思,为国操劳,食不甘味,睡不安席。它 将一枚苦胆悬在坐位旁边,睡的时候看 着,闲暇的时候也打量着,吃饭之前,也 先尝苦胆。勾践以此不断地自我提醒:忘 掉了在吴国所受到的耻辱吗? 勾践亲自纺织,下田耕种,不吃佳 肴,只吃蔬菜,不穿华服,和百姓一样, 只穿粗衣粗衫。他放下国王的姿态,谦恭 待人,热情接待四方宾客。所以在短短数 年间,就有大量人才投奔越国。 几年过去,越国国力大增,勾践觉得 时机已经成熟,便积极准备要向吴国进 兵。过了不久,趁着吴王夫差北上进攻齐 国,勾践动员全国兵力,进攻吴国。夫差 猝不及防,回师途中被越军击败。 吴国灭亡,越国成为春秋最后的强国。
吴攻越,越败 勾践投降,到吴国为奴
分辨信息与题目是 否有关 “报仇”的前因 为奴=耻辱
勾践做奴仆的工作 勾践不得温饱 勾践受鄙视 勾践不敢埋怨。
都是“忍辱”的具 体描写
勾践想放弃 臣子开解、激励、劝 勾践决心忍辱 勾践决心报仇
都是“忍辱”过程 中的变化(经 过)。
勾践表面上恭顺 “忍辱”向“报仇” 夫差信任勾践 过 渡 =“ 经 过 ” 中 勾践回国 的转捩点 勾践尽心治国 都是“报仇“的开 勾践为国操劳 始=变得强大+不 用苦胆提醒自己不忘耻 忘辱 辱
勾践过着和百姓一般的 都是“报仇”过程 生活=与民同苦乐=获人 中变得强大的方 民爱戴 法 勾践礼贤下士,人才涌 至 国力大增,准备伐吴 都是“报仇”的最 伐吴 后阶段 吴国战败
灭吴 成为强国
“报 仇 ”的 结束 = 雪耻 无关
2
概述练习 练习二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玛丽亚性格改变的前因后果。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115。 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艾南多是西班牙帕尔马一家酒店的店主,不过实际说了算的是他的老婆玛 丽亚。她说话尖刻,脾气暴躁,凶巴巴地掌控着酒馆的一切——包括店主。 夏天的晚上,玛丽亚回乡下娘家去了,艾南多立刻变成另外一个人。有个 卖彩票的老人进了店,艾南多便说要看看彩票是些什么号码。翻阅一通后他高 叫起来:“好兆头!天上来的好兆头!” 他抓住我的手臂:“瞧,这个号码重复我的生日三次——14、14、14 !我 要买他 100 张彩票,准保中奖!”店内顿时寂静下来。有人窃笑道:“玛丽亚知 道了会怎么说?”艾南多怔了一下,但接着反抗地大声说:“我高兴怎么做就怎 么做!”而且他真的买了 100 张。 不久,中奖号码出来了,我发现大奖的号码果然在那一百张中间。又过了 几个月。我再次来到艾南多的酒店,却发现那里似乎一点儿没变。 “恭喜!”我向他道贺,“你成了百万富翁了,有什么变化吗?”我问他,他 却古怪地笑笑。 “有许多改变了。你记得当时有个人提醒我玛丽亚会反对我买那么多彩票 吗?他说对了,玛丽亚知道后确实大嚷大叫,坚持要把彩票再卖掉。我只好答 应,一个人不能日夜在飓风中生活。” “假如我是你,”我说,“开奖后想到我放弃的彩票中有大奖,我会抹脖子自 尽。” “我起初的反应也是那样。不过照现在的情形,我已赢得了 10 亿元也买不 到的东西。”我听了莫名其妙。 “难道你没想到我老婆有什么感想吗?她逼我卖掉彩票后全变了!现在每逢 她提高嗓门,我就对她数:„14、14、14 !‟这样,她便立刻想起因为她我们失 去的财富。她能说什么?她无话可说!” “所以,我已赢得了大多数男人买不到的东西:安静、婚姻幸福和温柔的妻 子。” 他坐在椅子上略微转身。“玛丽亚!”他的声音有着平和的指挥力量。门帘 开处,她走了进来。和以前不同,她看起来不知怎么的小了些,并且变得更快 乐、更温柔,更有女人气质。 “给我们再拿点酒来。”他平易地说。 她面带笑容地走向酒桶:“马上就拿来,亲爱的。” 参考答案 玛丽亚原本是个说话尖刻,脾气暴躁,凶巴巴,喜欢掌控一切(控制艾南多) 的人。某天她回娘家,艾南多大胆地(任性地/变成另外一个人/一时高兴)买下 100 张彩票。玛丽亚知道后逼他卖掉彩票。后来其中一张彩票开出百万大奖 (巨奖)。玛丽亚非常内疚(后悔/对艾南多充满歉意),因为她导致两人失去 大笔财富。从此她变得快乐、安静(每逢她提高嗓门,艾南多就说:“14、14、 14 !”她就无话可说)而温柔(听话/不掌控一切/脾气不暴躁/说话不尖刻/亲 切)。(104 字)
3
概述练习 作答的思维过程: 1. 理解题目要求:概述影响玛丽亚,致使她做出改变的事情。重点在交待“前 因后果”。 2. 理解文本内容。 3. 设定要搜集的信息:改变之前的性格,致使玛丽亚改变的关键事情,改变 的原因,改变之后的性格。 4. 搜集信息: 项目 信息 改变之前 说话尖刻,脾气暴躁,凶巴巴,掌控一切。 关键事情 玛丽亚回娘家,艾南多变大胆了/变成另外一个人,买 100 张彩 票,玛丽亚逼艾南多卖彩票,彩票开出百万大奖。 改变原因 玛丽亚因自己导致两人失去大笔财富而内疚 改变之后 快乐、安静、温柔/听话/不掌控一切/脾气不暴躁/说话不尖刻 5. 组织信息成短文。
4
概述练习 练习三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汉武帝到细柳劳军时受到的待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120。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公元前 158 年,匈奴起兵六万,侵犯中原,杀人抢掠。汉文帝连忙派三位 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 细柳。 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到这些地方去慰劳军队,顺便也去视察一下。 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部下将士一见皇帝驾到,都纷纷骑着马来迎接。汉 文帝的车驾闯进军营,一点没有受到什么阻拦。汉文帝慰劳了一阵走了,将士 们忙不迭欢送。 接着,他又来到棘门,受到的迎送仪式也是一样隆重。 最后,汉文帝来到细柳。周亚夫军营的前哨一见远远有一彪人马过来,立 刻报告周亚夫。将士们披盔带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准备战斗的样子。 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先遣的官 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 “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 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 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 劳军。” 周亚夫下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 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 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 帝面前,拱拱手作个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朝 见。” 汉文帝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 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 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的车驾静悄悄地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 的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 但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两 个地方的军队,松松垮垮,就跟孩子们闹着玩儿一样。如果敌人来偷袭,不做 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汉文帝在这一次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个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中尉。 参考答案 汉文帝的先遣队和车驾先后到达细柳营门,都被岗哨拦住(没有人出来迎接他 们)。直到汉文帝派人向周亚夫道明来意(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要进营劳 军),并得到周亚夫的命令后,他们才能进营。进了营门,守营官员不许他们 的车马奔驰(只能缓缓前进)。到了中营,周亚夫全副武装,只以军礼朝见汉 文帝(打拱作揖,没有下拜)。劳军完毕,汉文帝静静离开(没 有将士欢 送)。(105 字)
5
概述练习 练习四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作者在猎狼一事(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答案字数不可 超过 125。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 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着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 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 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 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 就再也跑不了。 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 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地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 见了,经验告诉我事有蹊跷,但是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生平 见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枝黑 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 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 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 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不禁后悔自讨苦吃。正打 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火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 烟。 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其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 到白天失了踪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地上有狼尾巴轻 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光。 我为母狼的聪明发出佩服的叹息;它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爱的天性更令 人深深动容。 参考答案 见母狼爬上沙丘,自寻死路,作者很吃惊,觉得奇怪,猜想它昏了头。发现小 狼不见时,作者虽觉得奇怪,但没多想(深思)。走回家时,作者还被之前的 事困扰着(觉得母狼不可思议,想不通为何母狼犯忌、小狼失踪)(想着之前 的种种疑问)。重回沙丘却不见动静时,他觉得自己多此一举(后悔自己的举 动)。发现小狼后,作者很佩服母狼的聪明,也很感动它有爱的天性(母 爱)。(103 字)
6
概述练习 作答的思维过程: 1. 理解题目要求:概述与猎狼这件事有关的所有心理反应。重点在“心理反 应”不在“事”的叙述。 2. 理解文本内容。 3. 设定要搜集的信息:猎狼之时和猎狼之后,作者因为狼或本身的行为而产 生的各种感觉、念头。 4. 搜集信息: 事情 心理反应 猎狼时的事:狼上沙丘=自寻死路 吃惊、认为它奇怪(不理解它为 何上沙丘)、猜想它昏了头 猎狼时的事:小狼不见了 奇怪但不及多想 猎狼时的事:狼跑得太快(生平首见) 奇怪 猎狼后的事:往回走 百思不解 猎狼后的事:重回沙丘 后悔此举 猎狼后的事:发现小狼 佩服母狼、感动母爱 5. 组织信息成短文。
7
概述练习 练习五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作者对失明邻居的看法和看法发生变化的经过。答案字 数不可超过 115。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这位盲人是我的邻居。 他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盲人,才二十几岁的年纪。在他十六岁正值花季的时 候,因为意外双目完全失明了,靠拐杖一寸一寸地探寻着才能走路,生活很难 自理,日子过得艰难。按我们的想法,他的内心中肯定非常痛苦,充满了悲哀 和郁闷。 有一天,我家里一下子来了七个亲戚,地毯上都睡满了人,但还是住不 开。天又太晚了,附近的旅店也肯定都关门了。没办法,我只好去敲这位盲人 邻居的门,打算借宿一 夜。这位盲人邻居很热情,摸索着替我铺好了床,听着我睡下了,才闭灯 出去。 可是,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地久久不能入眠。这么年轻,这么善良,却 双目失明,老天爷对他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不禁替他惋惜,心中充满了怜悯 之情。他的心里,也一定非常孤寂吧?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睡梦中,忽然被一片刺眼的阳光给晃醒了。睁开眼睛 一看,原来是那个年轻的盲人拉开了窗帘。我睡得太死,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 进来的,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起来收拾停当的。此刻,他正站在窗前,推开 了窗子,对着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坚定而又自信地说道:“多好, 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 我不禁一下被惊呆了。 半晌,我才反应过来。 我忽然明白了,需要怜悯需要安慰的人不是他——那位双目失明的年轻盲 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每天都看着太阳从东方一点一点地升起来,却从来也 没有感到过万分欣喜。同样的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升在眼中,可是对于 他来说,却是升在心里。 乐观和悲观,其实只是一线之问的距离。我开始为自己昨天夜里那种肤浅 的想法感到羞愧不已。 而今,每天早晨起来,我都会像那位盲人一样,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 推开窗子,面对着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一口气,坚定自信地面对这个令我充 满快乐的世界说道: “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 参考答案 作者原本认为盲人邻居的内心肯定非常痛苦、悲哀、郁闷和孤寂。作者替他惋 惜,怜悯他。有一天,作者到这位邻居家借宿。次日早晨,看到邻居对着太阳 赞叹生活的美好(对着旭日说:“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作 者对他有了全新看法,认为他是个乐观(快乐地生活/比一般人更能用心体会生 活中美好的事物)的人,他坚定、自信,一点也不需要别人同情(怜悯)。 (101 字)
8
概述练习 作答的思维过程: 1. 理解题目要求:针对作者对失明邻居的看法,概述看法改变的经过。 2. 设定要搜集的信息:原来的看法、使看法改变的原因/关键事件,全新的看 法。 3. 搜集信息、分析信息: 原来的看法: 他的内心肯定非常痛苦,充满了悲哀和郁闷 他让人惋惜,让人怜悯 他的心里一定非常孤寂 使看法改变的原因/关键事件: 借宿——隔天早晨——见他因太阳每日升起而欢欣万分。 全新的看法: 他乐观/快乐地生活(他比一般人更能用心体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他坚定自信地生活** 他一点也不需要作者同情。*** 4. 配合字数限制组织资料。 *信息来源:“我们每天都看着太阳从东方一点一点地升起来,却从来也没有感 到过万分欣喜。同样的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升在眼中,可是对于他来 说,却是升在心里。” **信息来源:“对着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坚定而又自信地说道: „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 ***信息来源:“我忽然明白了,需要怜悯需要安慰的人不是他——那位双目失 明的年轻盲人,而是我们自己。”
9
概述练习 练习六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墨子劝阻楚国攻宋的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125。文 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战国初年的时候,楚王想要攻打宋国。他重用了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名 叫公输般。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厉害的攻城的工具,叫做云梯。 墨子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去见公 输般,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王。 在楚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 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 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 褂子呢?” 楚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他认为此仗必胜,始终不肯放弃攻宋 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他解下了身上 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 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 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 道,一个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 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 不说。”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楚王听 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要大王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 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 禽滑釐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 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 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参考答案 楚王要攻宋,墨子认为楚国地大物丰,不必攻小国(攻宋如同偷取没有价 值的东西/楚国大且富,宋国小且贫,攻来无用),楚王以为攻宋必胜,不听劝 告。墨子便与公输般比较攻守本领。公输般用尽攻城法都胜不了墨子。接着, 墨子告诉楚王,他精通守城法的弟子们已守在宋城,杀了他也没用。楚王见胜 利无望,决定不攻宋国。(101 字) 作答的思维过程: 1. 理解文本内容。 2. 理解题目要求:概述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应用的方法。 3. 设定要搜集的信息:墨子“劝阻”的努力、方法,得到的效果。 4. 搜集信息、分析信息:
10
概述练习 原文/信息 信息概要 战国初年的时候,楚王想要攻打宋国。他重用了 1. 楚 国 要 攻 宋 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名叫公输般。他替楚王设 国。 计了一种厉害的攻城的工具,叫做云梯。 2. 公 输 般 造 云 梯。 墨子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奔走了十 3. 墨子见楚王。 天十夜,到楚国见公输般,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 楚王。 在楚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 4. 墨子以道理劝 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 楚王不要攻 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 宋:富的大国 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 没必要攻占小 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的贫国。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他认为此 5. 楚王认同但不 仗必胜,始终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 改变主意。 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6. 楚王坚持的理 由:以为必 胜。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 7. 墨子决定与公 了便宜。”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 输般比较本 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 领。 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 8. 公输般攻城法 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 技穷,墨子守 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 城法技高一 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 筹,游刃有 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 余。 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 9. 公输般要保持 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墨子微微一笑 “必胜”优势, 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心生一计。 楚 惠 王听 两人 说话 像打 哑 谜一 样, 弄得 莫名 其 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 10. 墨子道出公输 掉 , 以为 杀了 我, 宋国 就 没有 人帮 助他 们守 城 般的计谋,并 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 自己的应对之 派了禽滑釐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 计。 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 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分析信息 1. “ 劝 阻 ” 的 事 由。 2. 无关“劝阻”。 3. “劝阻 ”的 必 要 步骤。 4. “劝阻 ”的 第 一 个方法。
5. “劝阻 ”效 果 不 彰。 6. “劝阻 ”未 成 功 的原因。 7. “劝阻 ”的 第 二 个方法:消除 楚王以为必胜 的心理 8. “劝阻 ”的 第 二 个方法的结 果。
9. 无关 “劝 阻 ”, 因为公输般 “保持必胜”的 计谋还未道 出。 10. “杀墨子 ”是 使 “劝阻”无效的 最后一招,墨 子的应对之计 使“劝阻”的效 果达到最高 点。 楚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 11. 楚 王 “ 以 为 必 11. “劝阻 ”达 到 目 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 胜”的心理完 的。 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全消除,决定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放弃计划。
11
概述练习 练习七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乞丐受作者母亲的启迪而改变的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 过 125。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 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 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 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 刁难我?” 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 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 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他一次只能搬两块,整整 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他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 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 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 20 元钱。乞丐双手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鞠一躬,就上路了。 我不解地问母亲:“昨天大哥的小卡车闲着,你让大哥搬不是又快又省钱 吗?”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愿意搬,就 能凭自己的努力自强自立;不愿搬,就一辈子依赖别人的施舍生存。”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 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 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 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人,过好日 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参考答案 乞丐原本认为残疾者无法自立。一天,他向作者的母亲乞讨,她却要乞丐搬 砖。起初乞丐认为她刻意刁难,但是当作者母亲示范单手搬砖(也能干活) 后,他感到震惊,决定试一试。当他辛苦地搬完砖,接过工钱后,他终于相信 残疾者能自强自立。最后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 (105 字) 12
×
Report "概述练习"
Your name
Email
Reason
-Select Reason-
Pornographic
Defamatory
Illegal/Unlawful
Spam
Other Terms Of Service Violation
File a copyright complaint
Description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Remember me
Forgot password?
Sign In
Our partners will collect data and use cookies for ad person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Learn how we and our ad partner Google, collect and use data
.
Agree & close